人民网>>公益
人民网>>公益>>正文

老魏的响信

陈绍龙

2015年11月12日16:06    手机看新闻

    我收到过一封带响的信。这是我没想到的。

    一封响信还有回响。这更是我没想到的。

一、

    这封信之后,每年都会有信在山间响起,这大概连老魏自己也没想到。

    秋里郢在山窝里,离公社就有100多里路。这可苦坏了乡邮员老魏。我似乎每天都能看到那辆“咣当咣当”喷有田野色的自行车的影子。

    秋里郢的孩子都喜欢给老魏带路。老魏也像是摸透了我们小孩子的心理。他会把我们抱上车,坐在自行车的大杠上。稍有平坦的路了,老魏就骑上车,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将车推着走。其实,这坐车的滋味一点也不好受,山路崎岖,肚皮都颠得发疼。纵是这样,我们依旧觉得坐在老魏的自行车前杠上有无限的风光。遇有同学或是村民,我自然不会放过展示自己的机会,伸出手去,很响地叫,向人打招呼,唯恐别人看不到我似的。虽说老魏不断地提醒我“不要乱动”。看到我坐在老魏的车上,有一群的孩子也都跟着车跑,一刻也不落下。远远望去,有时,能看到山梁上腾起一缕烟尘。

二、

    我至今都不明白老魏怎么想起来送这封响信的。

    一晃几年过去了。

    1978年,那是一个科学的春天。恢复高考,我有幸参加了第一批全国高考统考。让我想不到的是,我成了秋里郢的第一个大学生。

    老魏跟着激动起来。我想,这也是他送的第一份高考录取通知书。

    红红的录取通知书,带着喜庆,带着热烈,带着喜悦。老魏似乎想把这份心情给表述出来。也是巧合,邮电局旁边就是卖鞭炮的供销社,想着那么偏僻的秋里郢哪里有鞭炮呢,老魏就自掏腰包顺手买了一挂鞭。

    我记得十分清楚,那天我和父亲正在地里锄地呢,老魏打老远就喊,喊我父亲的名字,喊我的名字。山风大,我们根本就听不清,直到边上好些村民一起跟着喊我父亲的名字,喊我的名字,我们才停下了手中的锄。看到老魏把自行车停在了田头,这时,也有好些村民已围了上去,大约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跟着闹起喜来,说着喜话,直到那串鞭炮被点燃炸响,我和父亲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秋里郢炸开了锅。

    老魏叫着我父亲的名字,叫着我的名字,激动无比,好像考上大学的不是我,而是他。

    据说,有好些年,老魏偶尔也用他的那辆自行车带秋里郢的孩子为他带路,所不同的是常常提及到我,要孩子好好学习,向我看齐,考大学,他会亲手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你家门上,送一个100响的录取通知书;高兴的时候,老魏又会改口,说送一个1000响的录取通知书。他所说的这100响或者1000响,是鞭炮。

    果然,也真有孩子考上大学的。老魏没有食言。

    每年,秋里郢有老魏的响信在响。

    在老魏的嘴里,我成了秋里郢孩子励志的符号。

三、

    老魏的响信还有“回响”,这更是我没想到的。

    我大学毕业分到了县城的中学教书。那天江大瓜打电话给我,说老魏“走了”。肝癌。

    那天,老魏的葬礼很风光。秋里郢好些人都来为他送行,一路上把鞭炸得山响。

    鞭花四溅,在山野回响。“情系万家”,老魏用生命诠释了它的内涵。

四、

    如今,各种快递公司很多,我是一个公司的名字都说不清楚。

    如今,人人都有手机,各种讯息铺天盖地,多的叫人应接不暇,生烦,生气,生厌。

    我写作,丢不下的是坚持寄信。我始终相信,无论电信如何发达,它都替代不了手工的“见字如面”。前些日,一个文友知道我为香港《大公报》写作一直坚持写信纸质投稿,他是无比的惊异,怎么想都不可信似的。

    一种依恋,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种“信达天下”的理念的坚守。我希望中国的邮政行业多做一些倡导,比如举办一些写信比赛,比如鼓励人们向自己的亲人、朋友有空的时候写一封信。比如设立中国邮政日搞一些主题活动。这些无论如何是那些短信、微博所代替不了的。

    这,或许也是对中国邮政的更高一层的“回响”。

(责编:初梓瑞、史雅乔)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