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衰微,郵政凋敝﹔國運昌隆,郵政繁榮。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郵政事業翻開了新的一頁。
新中國郵政真正成為服務人民大眾的事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局面。郵政作為長期、廣泛服務大眾的社會基礎設施,盡管體制幾經變換,但是中國郵政始終保証了通信網絡的運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通信權益。
1949年10月8日,《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發行,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
新中國第一套郵票
1949年11月1日,郵電部成立,朱學范任部長。12月10日至28日,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召開,確立了新中國郵政的發展框架。
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代表合影
1950年1月1日,郵電部郵政總局成立。2月13日,“郵發合一”體制開始實行,報刊發行成為郵政重要業務之一。
1952年11月19日,郵電部明確提出了“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服務方針。從此,“八字方針”成為新中國郵政服務的基本准則和追求目標,為郵政在社會上贏得了很高的信譽,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1955年1月9日,中國集郵總公司成立,開辟了中國集郵事業的新紀元。
1958年3月22日,郵電部和郵電工會全國委員會發出關於推廣北京市東四郵局改善服務經驗的聯合通知。6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大開方便之門》社論,號召全國服務行業向北京東四郵局學習。
人民日報頭版社論
1959年9月25日,北京郵票廠建成投產,這是中國第一個郵票印制企業。
1959年10月15日,《工人日報》以《一封信一顆心》為題報道了北京公安街郵局郵遞員羅淑珍的先進事跡。羅淑珍是新中國第一代女郵遞員,曾經創下投遞郵件、報刊380萬件無差錯的紀錄,三次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是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一封信一顆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郵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