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史雅喬)長期以來,倡導“助人自助”的抗癌公社,常被人們質疑:號稱抗癌卻將已經患癌的人拒之門外,這種情況即將得到改變,抗癌公社日前推出“癌友”、“糖友”互助社,這意味著,網絡互助首次向病友敞開了大門。
抗癌公社的創建人張馬丁於6日深夜在微信朋友圈首先向好友傳達了這個想法,他4年前創建的“基於健康人免費加入,大病時其他社員以均攤的形式幫助其籌集最高30萬元醫療費”的抗癌公社雖然已經吸引了近26萬社員,但已經生病的社員卻一直排除在外。
“形象的說,抗癌公社是一個大家庭,健康的人加入成為一員后,當有人發生癌症、白血病在內的30種大病后,所有的社員要分攤3元以下的小錢,幫助她籌集最高30萬元的醫療費。”抗癌公社創始人張馬丁介紹說。
但是就在抗癌公社騰訊公益募捐文案后,就有不少愛心人士留言:既然是公益,為何患者不能加入呢?難道已患病的人就要放棄嗎?同時更多的留言是,已經患病的非抗癌公社希望能得到抗癌公社的幫助。
“我們一開始隻能回復他們,鑒於目前規則所限,抗癌公社是基於健康人士的互保,所以生病的社員暫時不能加入公社,抗癌公社也無法為其發動社員籌款。”張馬丁表示,當然我們有一個單純為患病人士建立起的大病救助平台——十元幫,抗癌公社目前收到的求助資料都發在十元幫裡,引導社員積極參與自願資助,但長此以往,效果並不明顯。
**大病患者不能拋棄,探索“癌友”和“糖友”互助**
既然用“十元幫”引導社員自願資助患病求助的人,並非長久之計,張馬丁希望借助抗癌公社“網絡互助”的形式,嘗試為病友們開辟一個獨立互助的平台。而在探索的初期,先上線癌症病友(癌友)的互助社和糖尿病友(糖友)的互助社。
“這是我們的一個設想,我們認為,大病患者確實不能拋棄,但如果和抗癌公社的26萬社員並在一起,對26萬健康社員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先嘗試獨立建一個癌症和糖尿病的病友互助平台,當然加入的入口都在抗癌公社官網和微信平台上。”張馬丁介紹。
抗癌,觸碰到許多人繞不開的心結,在中國每年有220萬人因癌症而死亡。這種人人聞之而色變的疾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周邊。而與癌症伴隨而來的,是巨額的治療費用,很多人因此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
而糖尿病更加普遍,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並發症的幾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並發症的幾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並發症的幾率高達98%。糖尿病並發症不僅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傷害,也給家庭及患者個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我國目前近1億人的糖尿病患者,近1.5億人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龐大的患者人群以及高發的並發症,意味著同樣高的保障概率,造成了糖尿病保障市場的缺失。
長期以來,大病患者一直是保險市場拋棄的對象,已經生病就不能再投保,隻能通過募捐的形式獲得醫療救助,抗癌公社將患病人也納入互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生病不能投保的慣例。
“我們在這兩個探索基礎上,未來還將繼續完善其他病種的互助,現在已經將兩個互助社上線,具體的互助內容和保障額度,將在兩個互助社社員各積累到1萬規模后,通過討論或者投票決定。”張馬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