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公益
人民網>>公益>>正文

重訪“冰毒第一村”陸豐博社村 解讀現狀與變遷

李棟

2015年12月29日10:0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兩年前的12月29日,廣東警方出動三千警力,海陸空清繳“冰毒第一村”汕尾陸豐博社村,“毒村”震驚全國。兩年后,“毒村”原書記,被稱為“冰毒教父”的頭號大毒梟蔡東家在佛山過堂,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兩年來,“冰毒第一村”發生了什麼變化?毒品問題是否得到遏制?近日記者實地重訪汕尾陸豐博社村,解讀“毒村”的現狀與變遷。

  昔日家家自備發電機制毒 如今換門牌架電線

  從陸豐縣城往東前行約四五十公裡,進入毒品重點地區“三甲”地區(甲西鎮、甲子鎮和甲東鎮),開始見到全副武裝的邊防武警手持沖鋒槍,設卡檢查過往車輛。南塘檢查站即是6個卡點之一,是進入博社村的最主要通道。

  邊防戰士檢查得很細致,車上每一處角落都不放過。據悉,曾經在車頭蓋下面和車尾備胎中都發現過藏匿的毒品。就在記者前去採訪的頭一天凌晨2時,南塘檢查站就現場查獲了2起毒品案,其中一起有3公斤冰毒,運輸者是一名孕婦。

  村裡的年輕人不多,基本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用異樣的眼光打量著進村的外來人。沿村道而行,兩邊是密集的房屋,每家門口都新裝上了門牌。重建之后,村裡對全村1883戶都進行了詳細的信息登記。

  除了門牌號外,村裡架設起來的電線也是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前由於生產冰毒需要大量的電力,幾乎每家每戶都配備了至少一部發電機,每到夜深人靜,發電機就會發出“轟鳴”,曾經是博社村的一大“怪相”。

  博社村的禁毒成果最直接體現在一個禁毒展廳中,除了毒品的危害和工作措施外,最讓人震撼的是滿滿一面牆的在逃人員“通緝名單”。“如果已經抓到的人,就在上面蓋個戳,表示‘已抓獲’”。甲西鎮派出所所長吳木強說,目前,甲西鎮在逃的還有145人,其中博社村40多人。

  在博社村的中心區,一棟未完工的4層別墅非常顯眼,8根大石柱勾勒出的輪廓依稀顯示出別墅主人先前的氣派,門前的庭院卻是雜草叢生,殘磚堆積,形成鮮明的反差。

  別墅的主人24日剛剛在佛山中院受審,他就是在中央禁毒委1號案“陸豐毒品系列案”中被列為一號“毒梟”,被稱為“冰毒教父”的博社村原村支書蔡東家。

  昔日幾百人進村都難抓人

  如今抓逃犯三四人也能行

  “12·29之后每天都會有突擊隊進村清查。”博社村的現任村支書蔡龍秋說,剛開始還有村民不理解,覺得“你們整天來騷擾我們,我們又沒有制毒”,現在村民已經開始積極舉報制毒。

  村民們也不再幻想“一夜暴富”,因為他們親眼看到“制毒一夜暴富”的結果就是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基本沒有好結果。蔡龍秋說,村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兩年來最大的變化。

  不過,對於“毒品”的話題,博社村的村民大都顯得諱莫如深,即使面對記者的提問,也大都選擇了回避。

  “以前幾百人進村都很困難”, 一名民警回憶道,有一次外省警方的一組抓捕民警在汕尾警方的配合下,驅車進入博社村抓捕一名毒販。當民警在毒販家中將其抓獲,准備驅車離開時,尾隨而至的數十輛摩托車霎時間將警車團團圍住,駕車者手持棍棒砍刀,村道兩旁的屋頂上落下疾風暴雨般的石塊和水泥板,將警車砸得坑坑窪窪。

  “現在進村抓逃犯,三四個民警都沒問題”,吳木強說,經過整治,所謂的涉毒“堡壘村”和“重點村”的稱謂已經不復存在,公安民警、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沒有出現干擾、阻撓,甚至暴力抗法的現象。

  “重建之后,博社村百廢待興,最缺的就是錢”,蔡龍秋說,博社村最主要還是靠農業和養殖,在政府的支持下,鼓勵村民從事蔬菜、果林種植和水產養殖,引導群眾走正道,從正業。

  以前制販毒猖獗時,由於污染嚴重,連魚蝦都養不活,如今環境慢慢恢復,新開發了2萬多畝魚塘。不過,對於村裡的年輕人,最好的出路還是出去打工,據悉,博社村外出務工者大多都在深圳從事廢品生意。

  “今后將以持續高壓態勢打擊制販毒,力度隻會越來越大”。汕尾市市長楊緒鬆說,“我們有決心,爭取在明年摘掉陸豐的‘毒帽’”。(記者李棟)

(責編:史雅喬、蔣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